进一步防止病毒通过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运输渠道传播。
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交通运输部日前制定了《公路、水路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旨在预防从事公路、水路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装卸和运输相关作业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防止新冠病毒通过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运输渠道传播。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装卸、运输等作业的公路、水路运输企业、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等经营单位(以下统称非冷链集装箱物流企业),对国内运输段装运前后的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装载运输工具实施消毒,以及受货主委托在掏箱作业时组织对货物外包装实 施预防性消毒工作。
危险化学品、粮食、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不适宜实施消毒的商品及无外包装或外包装易造成消毒液体渗透污染的商品,不实施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
值得注意的是,水路运输仅适用于来自寒冷国家或地区,且全程运输温度低的航线进口集装箱货物。
《工作指南》首先明确了装卸、运输过程防控要求。
第一,对装卸作业人员防控要求。
对来自于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在进行掏箱作业时,应先与货主沟通确认消毒事宜,经货主委托对货物实施预防性消毒后,方可开展装卸作业。
第二,对运输人员防控要求。
运输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作业人员及随行人员,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开箱,不能随意打开非冷链集装箱货物包装,直接接触货物。
第三,对运输工具的防控管理。
应当确保船舶内部、车辆厢体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
第四,对中转转运设施的防控管理。
中转转运装卸货区宜设置特定区域,并配有与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运输车辆对接 的特定区域。加强堆场及仓库存放管理,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堆码,应当按规定单独码放、存放,避免与其他货物混放。
其次,《工作指南》明确了装卸、运输过程消毒要求。
第一,人员。
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装卸、运输过程中,作业人员及随行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 卫生,作业场所应当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
第二,运输工具。
承运单位需确保运输车辆、船舶、非冷链集装箱等运输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重点加强非冷链集装箱内壁及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从事进口高风险非冷链 集装箱货物运输的运输工具及容器运载一批货物之前和之后,均要对运输作业人员可能接触的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承运单位负责组织或委托消毒单位,对装运前后的车辆船舶等装载运输工 具和装载过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货物的集装箱内壁组织实施消毒。
第三,消毒单位。
消毒单位应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开展具体的消毒作业,确保消毒效果,出具消毒处理证 明,记录消毒工作情况(包括消毒日期、人员、地点、消毒对象及消毒剂名称、浓度、作用时间等内容,相关信息至少留存 2 年)。